緣起是一位投資界的Jack大哥,前些年邀請我去參加他固定周末的早餐會上,認識一群各行各業優秀的人士,真的蠻開心可以在這個場合認識很多新朋友!由於當天的早餐會實在太有趣,因此在這邊稍微紀錄了一下當天的討論狀況!
還記得當天拋出的議題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員工的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對於職場越來越年輕的趨勢你有什麼想法跟看法?
分享一下我這邊Google查到的資料如下亞馬遜:亞馬遜員工平均年齡約為31。 谷歌:谷歌員工平均年齡約為30歲。 LinkedIn:LinkedIn團隊的平均年齡為29。 Facebook:Facebook團隊平均年齡為28歲另外,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13年,但也有專家分析說只有7年,而美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壽命約為30年


所以,在台灣職場的問題應該是你在那個產業,然後還可以上班到幾歲?
因為科技業要的就是大量新鮮的肝跟腦啊!
最有可能的狀況是你還沒待幾年公司就裁員了,這在我過往的工作經歷上也常碰到這樣的狀況年輕人當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可能還沒等到公司倒就先離開了,但是這幾年來我實際去大學教書跟招募上看到的更大的問題是,職場上的專業技能跟要招募的人的能力有相當大的落差,很多年輕人現在寧願去做服務業或是去做保險業,也不願意去學個真正的一技之長,很多大學畢業生對於未來也沒太多的想法跟看法,對未來的不確定只能以小確幸去麻痺跟安慰自己。
另外在整體台灣的工作環境上,因為代工思維,其實已經變成一個低薪導向的環境,加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狀況,很多老闆求的是先生存下來,因此也沒辦法給太高的薪水,整個產生了惡性死循環,薪資不但20年來增加,反而還倒退!
我這些年一路上看來,台灣的整體工作環境其實是越來越惡劣的,整體競爭能力也是越來越差的,以我這個年紀的人而言,在大陸的我這輩的人,都早就已經退休養老了(因為生的時間對加上搭上經濟列車早就賺飽了)而在台灣的6-7年級生還在苦苦掙扎中
其實我的創業動機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在職場上感覺到對於中高齡的求職者非常的不友善,所以才會趁者還有點體力跟可以承受得住一定的失敗成本之後,才會出來創業,因為我很早就認知,台灣的企業在自身難保的狀況下,是很難可以繼續照料到年長的員工,而我們當年認為的退休之後可以做的工作也已經被科技所取代掉,比方說大樓管理員……
無論如何未來的趨勢也會轉向專業人才游牧化的方向變化,以中高年齡的就業者來說,趁早培養自己的專才及斜槓,才是可以避免掉老來失業危機的生存之道!